呜呜~~ 我被小白鼠咬了!!!谁能告诉我怎么抓小鼠?
因此,在日常实验中,我们应该读懂小鼠,站在小鼠的角度理解她,在不使她产生痛苦、符合生理特性、减少应激的基础上操作,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。下面咱们就从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小鼠抓取与固定说起,给大家介绍一下在小鼠实验中最常接触到的几种实用技能(小鼠的抓取与固定;给药方式),助你以后的实验得心应手起来!
一、抓取与固定
很多实验如小鼠给药,采血等,均需要将小鼠固定住才可进行操作,因此规范准确地抓取动物是实验的前提,既能避免动物咬人,也更便于我们实验操作。对于一般简单实验,双手就是最好的固定的工具。
1. 抓取步骤
① 右手提起小鼠尾巴,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表面上
② 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,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鼠耳和颈部皮肤(如下图)
③ 小鼠于左手心中后,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(如下图)
应用:一些简单的操作如小鼠灌胃、皮下注射、腹腔注射、肌内注射、剪毛等
注意
①小鼠体型虽小但非常灵活,抓取时避免咬伤一定要又稳又准
② 抓尾巴时,应抓取小鼠尾巴的中部或根部,捏住尾端可能损伤小鼠
③ 由于小鼠一直在活动,一次没抓好时要放开重新抓,不要急于下一步操作
2. 固定
进行解剖、手术、心脏采血和尾静脉注射等操作时(必要时先行麻醉),需做一定形式的固定。如尾静脉注射或采血时:如下图为小鼠固定器和尾静脉注射。
第一步:打开尾盖,手提起小鼠尾巴,让动物头对准鼠筒口并使其本能的爬入固定器内;
第二步:调节小鼠固定器的长短,留出尾巴即可进行操作。
如果需要解剖或者心脏注射时:
① 麻醉小鼠
② 处于背卧式后再用大头针(或者固定胶布)将鼠前后肢依次固定在蜡板上再进行操作。
应用: 对小鼠的解剖、手术和心脏采血等操作
二、小鼠常用给药方法
进行药物治疗时,为了达到安全合理用药,必须根据治疗目的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。接下来介绍一下常用到的小鼠给药途径的操作方式及各自特点。
因药物性质和给药目的不同,动物实验中大概分为以下三种给药方式:
1. 小鼠自动摄入
2. 灌胃
3. 注射给药(皮内注射、皮下注射、肌肉注射、腹腔注射、静脉注射、脑内注射等)
1. 小鼠自动摄入
一般是将药物掺入饲料或者饮水中,使动物自动摄入
优点:操作简单方便
缺点:剂量不能准确掌握,且动物个体间服药量差异较大
2. 灌胃
药物经口腔、食管直接送入胃中,要经过消化过程才能进入体循环,再到血液发挥作用。多用于急性试验中的经口给药法
操作方法
①抓取小鼠,头部向上,头向后仰使口腔和食管呈直线
②右手持注射器(一般用1ml的注射器配灌胃针头),从一侧口角进针,沿着上颚推至后头,以针头轻压舌根
③灌胃针前端顺利进入食管后,缓慢推进,插入针时应无阻力;
若感到阻力或动物挣扎时,应立即停止进针或将针拔出
参考给药量:小鼠0.1ml/10g体重,最大不超过0.5ml/10g体重
优点:剂量准确,是常用,比较安全、方便经济的给药方法,
缺点:吸收不恒定,误差较大。如某些药物因本身的被物理性质而不能吸收;
有些药物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呕吐;药物与食物同时存在时,吸收会有影响
3. 注射给药(通过注射的方式,使药物吸收)
优点:剂量准确,作用快,是动物实验中常用的给药方法
缺点:操作比较复杂,安全性较低、风险较大
根据注射位置分为多种注射方式。为了便于理解,首先了解一下皮肤构造,
如下图:依次是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组织和肌肉层。
注射给药中,根据实验目的,主要分为以下几种:
1. 皮内注射
将药物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(结合上图),紧贴皮肤表层刺入皮内,针头与皮肤呈10-15°角先刺入皮下,针头向上挑起进入皮内再稍刺入,推出药夜,见皮肤表面鼓起小皮丘,若皮丘不很快消失,证明药液在皮内。一般选择小鼠背部脊柱两侧皮肤进行注射
特点:适用于皮肤过敏试验,观察皮肤反应
参考给药量:小鼠每次每点不超过0.05ml,两点间隔1cm以上
2. 皮下注射
将药物注射于皮下,提起注射部位皮肤使皮下形成空隙,将注射针沿皮肤推进5-10mm,若针头可轻松左右摆动,表明针头在皮下,轻轻抽吸无回流物,则可注入药物,拔出针后应按压针刺部位,防止药液外漏和促进药物吸收,一般选择小鼠的背部
特点:皮下注射的吸收速率通常均匀而缓慢,因而作用持久;仅适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,否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
参考给药量:小鼠0.1~0.3ml/10g体重
3. 肌肉注射
将针头刺入大腿外侧肌肉,注射时垂直迅速刺入肌肉,回抽针栓如无回血,将药物注入。一般选肌肉发达,无大血管通过的部位,多选臀部
特点:药物水溶液肌肉注射时吸收十分迅速,适用于油溶液和某些刺激性物质
参考给药量:小鼠给药量每次小于0.05-0.1ml
4. 腹腔注射
抓取小鼠,使其腹部朝上头部略向下垂,抓紧背部皮肤使使腹部皮肤紧绷,于腹中线一侧刺入皮下,在皮下平行腹中线推进针头3-5mm,再以45°角向腹腔内刺入,当针尖通过腹肌后,抵抗力消失,回抽无回流物,缓慢推入药物。
特点:是很常见的给药方式,注射剂量大,注射后腹膜能力吸收强;尤其是在麻醉时,最常见的麻醉方法就是麻醉药物腹腔注射
参考给药量:每次给药量小鼠0.2-0.8ml
5. 静脉注射
小鼠一般采取尾静脉注射方式,鼠尾静脉有三根,左右两侧及背侧各一根,一般选择左右两侧尾静脉,先距尾尖1/3处先缓注少量药液,如无阻力,表示针头已进入静脉,可继续注入。
特点: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,没有消化过程,药物直接到达循环系统,药效迅速可靠。但由于高浓度的药物迅速到达血浆和组织,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。反复注射还有赖于持续保持静脉通畅。不适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。
参考给药量:0.05ml - 0.1ml/10g
6. 脑内注射
一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动物两耳后的头皮固定头部,使注射针头和额顶颅骨呈45°角,在中线外侧2mm处刺入,注射速度一定要慢,避免引起颅内压急遽升高
特点:多在微生物学动物实验
参考给药量:每次低于0.03ml
7. 其他注射
除了上述常见的几种注射给药方式外,根据你的实验目的,还有其他注射方式,如心室注射等,这里就不在赘述了。
小鼠的固定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我们被咬伤,更是很多实验操作成功的前提,所以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。另外,在小鼠的各种给药方式中尾静脉注射难度是最大的,相信困扰了很多人,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尾静脉注射秘诀,并附上最全面最专业的视频教材,一定不要错过哦!
模式动物系列(—)小鼠基本信息
1.6 常见小鼠实验操作技能(小鼠的抓取与固定、给药方式等)
2. 模式动物系列(二)基因编辑鼠
2.3 sgRNA表达载体构建
3. 模式动物系列(三)疾病动物模型
4. 实践中的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
4.1 Nature论文险被撤稿,你的动物实验合乎动物福利和伦理吗?
5. 小鼠命名规则
6. 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
长按下方二维码,可关注我们
(微信ID)bioraylab
邦耀实验室关注国内外生命科学最新动态,发布原创评论,分享实验技巧。
欢迎个人转发朋友圈,公众号、报刊等转发请联系下面邮箱授权。
brl@bioraylab.com